前不久“镉米”再现市场,广州查出了一批镉超标大米和米制品。“镉米”事件将土壤污染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土壤污染成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紧迫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正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
日前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摸清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参与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指出,与1994~1995年土壤采样相比,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土壤污染呈扩散化趋势
国土资源部人士透露,我国正在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此为基准,对镉、汞、砷、锑、铅、钴、铬、镍等重金属元素的自然背景含量和人类污染注入量的区分有了较为明确的答案。此外,这项研究还被应用在找矿方面,即发现化学元素的巨量聚集区。
据介绍,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上,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
“从1994年开始,我们就对全国土壤51种化学元素进行监测,后来监测的化学指标逐步扩大到78种元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察研究所研究员、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学求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指出,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具有明显的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污染土壤“家底不清”
2011年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曾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正式报告中公开表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
关于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新情况,官方至今没有发布。前不久公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只是表示,2012年我国已经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是,对于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公报没有披露。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年初发布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摸清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势头,确保全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0%。
王学求指出,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其自净能力完全复原的周期长达千年,所以,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也得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的监管和惩治力度。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土地,一定要把各式各样的污染源搞清楚,这样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当前最重要的是切断污染源,不再造成新的污染。”
仅有“污染图”还不够
“不可否认,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社会对土壤污染和修复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同时,这份‘污染图’也可以在宏观上反映我国土壤整体受污染的状况。”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胜达指出,这份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相对于全国2006年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来说,是一个更大尺度的调查,因此这只能宏观上反映出这些年来工业和人类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就拿某个地点来说,它在‘污染图’网格上是一个点,但是具体到这个点上的土壤是怎么被污染的,污染源的情况,点所代表区域污染的性质和程度广度,这些都很难反映出来。”高胜达表示。
但他也认为,土壤重金属的“人类污染图”也为以后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价值。“就比如以后再开展同样的类似调查工作,再拿这次的数据逐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变迁程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