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12-9-24
近日,记者从武汉市发改委了解到,硚口区古田化工区原武汉染料厂地块修复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5640万元。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启动的第一个、也是2012年唯一的一个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同时,武汉市发改委断然否认了该地块“未来将出让”的传闻,并指出“地块将专项用于王家墩商务区内两家空军后勤部所属的军队保障企业的恢复性建设,不会进入招拍挂程序,更不会用于住宅小区开发。”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对“毒地”的监管和修复并没有明确的立法,大部分城市并无强制性要求开发前必须进行场地污染调查,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原武汉染料厂地块修复工程作为全国首例政府主导的“毒地”治理案例,具有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土地污染治理的立法进程。
修复“毒地”年内开工
自2009年武汉染料厂停产后,其厂区土地一直荒芜空置。原武汉染料厂地块濒临汉江,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易家墩工农路239号,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约262.5 亩)。北抵长丰大道,南临工农路——解放大道,西靠轻轨1号线舵落口站。在污染责任方消亡的前提下,武汉市政府将这幅无主污染土地划拨给国企武汉中央商务区集团储备。
据了解,该地块的全部“治疗费”约为1.88亿元,平均治理成本为500元/立方米。除国家发改委财政补贴外,其余1.31亿元由“新主人”武汉中央商务区集团自筹。“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先期投资5000万元开展实验性治理工作。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640万元,企业自筹3360 万元。”武汉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由于该地块既含有机物污染,又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无机物,治理难度较高,武汉市相关部门为此拟订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对于铅、汞、镉、铬等重金属污染土壤,采用固化稳定化方法进行修复;对于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壤,按照污染程度采用化学氧化法、常温解吸和化学氧化联合修复技术进行修复;对于有机物和重金属达到污染标准的土地,采用先化学氧化处理有机污染物,再固化稳定化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方式进行修复;地表受污染的渣土,采用土壤洗涤工艺进行预处理。”上述武汉市发改委负责人称。
“项目的实施方案、土壤修复及验收标准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第一批修复后的土壤将按照环保部门出具的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国家发改委将下达第二批投资计划。目前相关责任部门正在制定工作计划,准备项目设计施工招标,预计年内开工建设,2013年年内完成首期工程。”武汉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赫山001号”地块的教训
“武汉染料厂这块地靠近轻轨站,占据临江资源,又位于王家墩商务区的核心位置,如果修复后作为经营性用地进行出让,很可能成为一幅"黄金地块"。”武汉当地一位开发商表示。令人意外的是,武汉市发改委断然否认了该地块“未来将出让”的传闻,并指出“地块将专项用于王家墩商务区内两家空军后勤部所属的军队保障企业的恢复性建设,不会进入招拍挂程序,更不会用于住宅小区开发。”
多年以来,在“毒地”上建住宅项目的惨痛经历给这座城市蒙上了阴影。2006年3月,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竞得“赫山001号”地块建商品房,这一总面积280亩的地块原属武汉市农药厂,曾发生过重大化学品泄漏事故。2007年2月,三江地产在进行桩基作业时,有工人陆续出现头晕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直至最后中毒工人症状明显加重,施工方才意识到“此地有毒”。停工3年后,三江地产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告上法庭,获赔1.2亿元后成功退地。记者从武汉市环保局了解到,该地块修复治理工作已于去年启动,估计耗费资金2.32亿元。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主任陈梦舫指出,收储“赫山001号”地块时未作环评和勘测,是这起全国最大“毒地”被退事件的起因。此前国内不少“毒地”未经任何处理修复,就直接用于开发,一旦出事,就不只是环境问题,而且是影响地价、房价的经济问题,更是危害健康、人身权利的严重社会民生问题。
事实上,在污染土地的修复及再利用层面上,一些省市级政府,如上海、北京、重庆、武汉、沈阳和浙江已在摸索实践。“之前全国也有过"毒地"治理的项目,但治理情况不大理想,所以这次国家发改委的计划分两批,第一批带有试验性质。效果比较好的话,就会以此治理经验为模板,下达第二批计划。”上述武汉市发改委负责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