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议案提案关注生态保护修复
时间:2022-03-14来源: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国两会期间,生态保护修复成为关注热点,民主党派中央心系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代表、委员为土壤生态健康、碳中和目标谈思路、话举措,为美丽中国建设提建议。
重视生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然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政策空白多、推进难度大。九三学社中央认为,目前还存在生态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生态产品产权主体难以确定、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配套政策不完善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九三学社中央关注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问题,建议:一是提升农村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行“抱团攻坚”,一体化推进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路、景、村”系统治理;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资金、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流域生态补偿、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各类财政资金,建立生态基金统筹用于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二是明晰农村生态产品产权。以村镇为单位,开展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情况调查,进一步明晰产权归属,绘制乡村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基础地图”。将农村生态自然资源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范畴。三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作用。依托村级集体推进农村生态资产产权流转,由村集体集中全域生态资源统一管理;推动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入股、托管、信托等方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实现生态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等既有经验和基础,推进生态资源资产收益公平合理分配,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完善农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配套政策。完善生态产品标识认证,加强生态品牌建设,为生态型开发项目预留空间,完善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
关心土壤健康、陆上风电影响
土壤生态既关系粮食安全,又关系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在高速交通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尾气等造成的高速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今年就带来了一份关于高速公路周边土壤生态治理的提案。
范国强表示,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来源主要为道路交通污染,包括汽油燃烧、尾气排放、刹车片及轮胎磨损、路基风化等,这些过程会造成含有重金属微粒的释放,主要污染或超标的重金属包括铅、锌、镉等。同时,由道路交通引起的地面扬尘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随着大气沉降逐渐对高速公路周边土壤造成影响,进而对农作物造成污染。
范国强建议,对已受到污染的区域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阻断新的污染来源及扩散。同时,要在高速公路周边进行土壤重金属的长期定点监测,为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数据。要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生态廊道关键技术研究,科学营造生态廊道防护林,以最大程度减少公路沿线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陆上风电场的建设,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然而,全国人大代表洪杰所在团队对福建省15个不同陆上风电场进行了调研,发现陆上风电场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社区也带来了一定影响:风电场的植被恢复不足、水土流失,运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未被及时清理,周围群众普遍反映存在较大噪声,征地补偿透明度不足等。
为此,洪杰建议,要在风电场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尽快进行山体复绿,最大程度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在对风电场进行竣工验收时,应加强对植被恢复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力度等。